体重管理新武器——CECT8145
关于减肥的讨论已经够多,小编似乎已不必赘言。但事实上很多人对于超重、肥胖的理解存在偏差;热衷于减肥又屡战屡败的“战士”们很可能也不清楚自己失败的原因;真正有效而且又没有副作用的减重食物到底存在吗?本文会围绕这三个问题一一给出讨论,也欢迎读者给出您的观点。
一、我不胖!不,你有50%的概率胖
根据美国1999-2004年全国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6400名男性和6239名女性),在健康BMI范围20-25的受试者中,有相当比例的受试者存在过度肥胖,其中男性占33.1%,女性占51.9%。
你可能在庆幸幸亏你是中国人,坏消息是腹型肥胖比例更高!指的是在同样体重的情况下,我们的体质偏向于让脂肪堆积在内脏周围,在相同的总脂肪量下,中国人群的内脏脂肪含量高于白人。反映在身形上就是所谓的“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苹果型身材”。
好消息是:不是你一个,一半的人都超重了!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根据中国人群的标准,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已经步入了超重或肥胖的行列。
虽然大数据的结果是这样的,但我们周围还是不乏很多明明已经肥胖,但是仍然拒绝承认的人,在一项全国性调查中,超过一半的超重或肥胖成人认为自己不胖甚至较瘦 。
所以胖不胖你说了不算,甚至BMI也说了不算。
二、为什么减肥这么难?
说出扎心的事实不是为了批判。肥胖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个人的性格缺陷或者缺乏意志力导致的,而是一个社会问题。2021年《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疾病》就发表了一篇聚焦中国肥胖问题的综述,把中国的肥胖问题分为三个层面,systemic factor(社会因素),environment factors(环境因素)以及individual factors(个体因素)。
01 个体膳食——油和肉吃得多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膳食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粗粮和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逐渐转变为更加西方化的饮食模式,动物来源食物摄入增加,谷物以精制谷物为主,而高糖和高脂的超加工食物摄入量也在增加。
表1 中国部分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变化
全国膳食摄入数据显示从1982年到2012年30年间,虽然总能量摄入变化不大而且有小幅下降,但是每日脂肪摄入的绝对值和占总能量百分比都在上升,这主要是由于食用油和肉类摄入增加。
从1982年到2012年脂肪摄入增加
1982年到2012年,脂肪占总能量摄入比例从18.4%上升到31.5%。另外一方面,加工和包装食品、饮料消费量增加。蒸、烘焙、煮等烹饪方式相关食品消费在减少,而油炸食品消费有所增加。
02 环境层面——快餐、加工食物增加
食品生产和销售行业的发展,是人们更容易获得廉价可口但并不健康的食品,包括含糖饮料以及低营养高能量的加工食品。中国超加工食品和饮料的销量增长了2-3倍。
超市是加工食品的主要采购来源,而传统农贸市场仍然是新鲜农产品和肉类的采购来源,线上采购的食物零食多余新鲜农产品。
1999至2013年间,中国快餐业总收入从130亿美元增至848亿美观。每日至少外食一次的人群从2002年的14.6%增加到2012年的35.5%。
食品业的发展,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超市和便利店里的新产品、网红食品层出不穷,但是超市和便利店售卖的都是“加工食品”,“加工食品”是相对于天然食物而言的,它们往往高糖、高脂、高盐还含有添加剂和防腐剂。比如土豆是天然食物、而薯片就属于加工甚至是超加工食物。
在处处都是超加工食物和快餐的环境下,想吃的健康并不容易。健康膳食和吃天然食物反而会成为成本高、不方便、甚至矫情的做法。这就形成了致肥胖环境。对于儿童青少年等没有辨别力的人群,更加容易被加工食物花花绿绿的外表所吸引,从小形成不健康的膳食观念。
03 社会层面——经济发展,体力劳动减少
柳叶刀的文章中指出,从1980年代到今天,我们的收入明显增加了,人均GDP从1980年的约人民币11106元到2019年70581元。但是同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活方式变化,体力劳动少了,生活水平高了,开车出行更普遍了:
城市化导致体力活动减少,男性和女性职业相关的体力活动从1991-2006年间分别减少4/5和2/3以上,总体李活动减少57%和40%。
成人职业和家庭体力活动水平下降:1991年每周427.8MET-h,至2011年每周246.0MET-h,相当于平时的体力活动减少了一半左右,女性下降比男性更快。从2004年到2011年,男性在休闲体力活动上消耗的能量减少36%,女性减少44%。机动车拥有情况和我国居民尤其是男性的肥胖增加密切相关。
从营养摄入数据可以看出,每日的热量摄入比30年前下降了80kcal左右,但是每日的热量消耗却比30年前下降了一半,所以多余的热量就会变为体重储存在身体里,长期热量摄入高于消耗——结果就是肥胖。
三个层面裹挟着你,你焉能不胖?减肥,你不只是跟自己在战斗,还有环境和社会;光靠意志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得力的方法。
三、减少内脏脂肪更友好的方法
多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证明,由ADM 从健康婴儿肠道中发现并分离的乳双岐杆菌CECT 8145 热灭活后,作为后生元与活菌一样,仍然可以显著有效改善受试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餐后血糖,舒张压,胰岛素抵抗等与肥胖相关的各项生理指标,显著减少内脏脂肪,腰围,降低BMI 指数。经过多年深入研究,ADM 的科学家发现了其作用机制,摄入乳双岐杆菌CECT 8145 的活细胞或热灭活过的细胞后,其细胞壁上特殊的脂磷壁酸作用于调控IGF-I 的信号通路的基因,活跃调控IGF-1 主导的类胰岛素信号通路 ( IIS),使得能量代谢更加积极,通过血清素影响进食意愿和行为,阻止过多能量摄入和脂肪沉积,并且积极调控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脂肪合成与沉积。